佳节又重阳 秋高气爽,艳阳高照,上网打开QQ登陆框,画面上呈现出青青高山、淡淡黄菊的图案,旁边有“重阳”二字。看到这幅画面,我想起“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诗句来。 “重阳”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代的《楚辞》:“集重阳入帝官司兮”。《易经》中把奇数称为阳数,偶数称为阴数;九是阳数中最大的数,被视为“极阳”,两阳相重,故称“重阳节”。据史料记载,过重阳节的习俗始于汉初,在魏晋南北朝已盛行,至唐代才正式定为节日。因此,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89年,我国把九月初九这个象征着长寿与长久的日子定为我国的法定节日——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九九,寓意着“久久”,具有象征意义,对老人有良好的心理暗示。 重阳节,它的个性在于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儿时的记忆中,爷爷教我背了不少关于重阳节的诗词,李白的“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崔善为的“九日重阳节,三秋季月残。”李清照的“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关汉卿的“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毛泽东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一首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诗词中,领略着重阳节的风采。 轻吟重阳,已是深秋。重阳二字,引人无限遐想。秋阳相重,暖而不燥,仿佛斑驳的老电影中矜持分寸的惆怅。旧时重阳节是旧友齐聚谈诗论道的日子,可惜现在这个年代,大家聚在一起多半只会喝酒谈笑,谈诗论词,似乎太多人没有这样的雅兴了。这样的日子,可以不去会友,可以不去放歌,可以不去饮酒,却没有理由不去看看自己的老人。总有些事无法忘掉,总有些人在身边萦绕,最让人牵挂的还是年迈的双亲。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深沉感慨,无风无雨过重阳时同享天伦之乐的幸福…… 佳节又重阳,从诗经楚辞中一路走来,漫步于唐风宋韵里,流连于明清歌舞中。远古已离我们渐行渐远,今天的现实在秋高气爽中,享受着金秋时节的丰收硕果,也享受着亲情的融融暖意,更有对老人那“久久”的祝福。千里之外,九月九的炊烟,是一缕挥不去、载不动的乡愁。近在咫尺,九月九的酒,能饮出对所有老人的真诚祝福! 金秋十月爽,日月两重归,相映地久长。在这个神清气爽的好日子,祝全国老人们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