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华水泥:低调的华丽
2010年1月9-10日,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来到重庆科华控股集团,随行记者采访了集团副总裁祝雪峰,并且跟随万里行团队一起参观其位于万州的生产线。 科华集团以水泥为主要产业,同时涉及担保、建材等领域。目前集团水泥年产能已达到800万吨,所创利润贡献集团全部利润的85%左右。 据了解,科华集团董事长赵宝忠和多位股东都来自中国著名的水泥之乡——浙江兰溪,是浙江民营企业在西部创业成功的典范,中国水泥网CEO邵俊称赵宝忠为“最重要的西部创业浙商”。在科华访问两天时间里,通过参观、交流、采访,记者亲身感受了科华低调中透出华丽的企业风格,用南玻院严荣楼总工的话就是:一切都太正常了。 1、科华水泥在重庆市场占据优势 科华集团03年开始投资重庆水泥行业,到09年在重庆水泥产量已经达到600万吨,已形成与拉法基分庭抗礼之势,各占重庆市场15%的市场份额,产品品质也已得到广泛认可。市场范围上,科华侧重重庆以北、拉法基着重在重庆南端,据副总裁祝雪峰介绍:双方市场范围除了綦江有部分重叠之外,其余基本是分割的,颇有楚河汉界的意味,而对于其他新进的大企业如海螺、冀东等,科华先入为主,已经具有一定的品牌溢价;在市场目标上,科华集团产品仍然以民用为主,包括市政工程、地产、新农村建设等,这些项目又以市政为主要的对象,至于重点工程包括高速铁路、公路、隧道、桥梁根据年份不同占到总体销量的15%-30%。 在企业布局上,重庆科华虽然仍多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但是其目前最大的生产基地万州科华则毗邻长江,以往主要用于原材料的运输。但是记者在参观时了解到,目前其年吞吐量250万吨的码头扩建将在年底完工,由于水路运输成本估计是公路的三分之一,届时将利用水路加强对重庆市场的控制,巩固其优势。 2、见微知著,科华水泥“提前半步”踩准市场变化节奏 在科华集团发展历程之中,最为重要的决策之一应该是2003年决定放弃当时火爆异常的浙江水泥市场,转而开拓重庆市场,在企业开创初期避免陷入“浙江现象”的泥沼,实现健康和良性的发展。中国水泥网记者在对副总裁祝雪峰的专访中特意问这个问题,祝总裁回答也颇具感慨:2003年科华决定走出浙江,在重庆投资两条2500t/d的生产线时,浙江尤其是兰溪都非常震惊,因为当时水泥价格最高卖到一吨500元以上,形势非常好。但恰恰是市场太过疯狂,水泥行业国家准入门槛又低,浙江投资新型干法资金非常多。现在回过头看,国家水泥企业60强当中有11家都有浙江血统,价格高再加上民间资本充足,大家必然都会投资,过剩就必然出现。 至于投资重庆,主要考虑到当地市场和政策的支持,重庆是新兴直辖市,三峡工程新建,百万大移民,这些都能带动大量的水泥需求。此外政府招商引资力度很大,出台的优惠政策比较多,比如西部开发政策,三峡库区,老少边穷的政策,这些政策叠加使得政策优势比较明显。 此外,当记者问到控制产能过剩的政策出台对科华集团的影响时,祝雪峰表示:科华其实在07年左右就完成了现在整个的规划和生产线的手续,目前已经没有新建生产线的打算,所以国家政策的出台对科华来讲其实是一个“迟来的好消息”。因为之前就有如冀东、海螺、昌兴这些大集团和众多中小企业投资这里,造成产能激增,如果早点出台,重庆水泥发展会更好、更健康,科华的日子也会更好过一点。 3、朴素的成本、风险管理策略 科华集团和大多数开创型企业一样,股东往往就是管理者,避免了公司治理上管理层和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导致的资源浪费,这种明晰而简单的产权构成至少在这一阶段帮助科华快速有效的成长。管理人员对自己财产的负责就会使得企业的决策更加谨慎,执行也更为认真,因而看似简单的策略往往表现良好的效果。水泥行业资深专家,中国水泥网CEO邵俊说:水泥厂的管理就那几个方面,只要愿意管就能管得好。 因此,科华集团在其成本和风险控制上并没有太多复杂的设计,思想直接而朴素。煤电是水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华也占到70%左右,所以对于煤电成本管理,祝雪峰表示:由于附近没有大的煤矿,所以煤的来源多是小煤矿,科华首先要选择那些有信誉的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此外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检测环节,确保煤的质量和发热量达到要求;在用电方面,余热发电能够节约三分之一的用电量,另外比较重要的就是用好峰谷电,谷期的电价便宜,要能用足。最后,科华每个厂都拥有有自己的矿山,保障原材料供应,进一步降低成本。 在风险管理上,科华由于是民营企业,虽然目前银行授信额度很大,但是仍然非常注意自己的资金链安全,同时也是为了降低股东的风险,因此集团实施并成功实现了零应收账款的策略。这种策略显然会引起包括政府在内的多方强烈的反对,科华在为此进行的诸多工作中,让价格不让市场(既让利不让道)的策略起到很大作用,就是为了得到现款支付,宁可降价销售也不能失去市场。有意思的是,在前几天万里行采访重庆拉法基瑞安这个目前科华最有力的竞争对手时,拉法基的策略恰恰相反,为了维持一个较高的价格,会允许有一部分的赊账,双方策略迥异却都获得成功,可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又一明证。 4、科华未来的发展:依然谨慎而保守 在问及对重庆未来市场的看法时,祝雪峰讲目前水泥发展没有好的空白区域,过剩普遍存在,未来很多省份都会经历类似“浙江现象”,重庆也不例外。 目前重庆投产产能4600万吨,在建还有2000万吨,虽然其中1700万吨在三年后会被淘汰,最终达到5500万吨,但未来两年会有7000万吨产能,市场需求乐观估计大概在5000万吨左右,产能过剩、价格下行是必然趋势,未来两年重庆水泥行业很可能会重新洗牌。科华现在已经完成在重庆的布局规划,最近没有新建生产线的想法,要专注于已有的市场,充分挖掘潜力,降低成本,为以后的价格战做好准备。 祝雪峰还告诉记者,科华暂时也没有上市融资计划,公司未来资金来源仍然是银行贷款和本身的经营利润。至于对其他企业的兼并重组,祝雪峰认为:眼下大家日子都还好过,现在谈成本大希望小。但是企业以后要根据市场状况实施多元化发展,包括骨料、混凝土和房地产等。 5、小结:品牌的末端,将进入资本的竞争 通达中国万里行活动一大目的就是促进企业的交流,这个交流不仅仅是企业技术层面的,还包括企业管理者理念的内容。万里行在大理三德走访时,三德总经理高铨壮认为市场竞争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质量、成本、品牌和资本,他认为目前水泥行业已经进入品牌的末端,即将开始资本的竞争。那么至少在重庆市场,这句话有一定道理,目前无论是拉法基还是科华都正在享用品牌的溢价,但是这种溢价随着重庆水泥产能过剩情势的明朗可能逐渐消失,市场进入价格竞争时,重庆的拉法基瑞安背靠世界500强之一,在资本上比起没有上市的民营企业自然强上许多,但是其在安全和环保上的巨大投入却使得成本上涨,一旦丧失了品牌溢价,未来也将面临强烈冲击。另外加上海螺、冀东、昌兴、赛德等都布重兵于西南,这都给重庆今后两年的水泥格局增添了变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