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集团董事长、总裁赵宝忠接受了中国水泥网的专访,介绍了集团在2009年的发展形势和新项目的建设情况,并畅谈了科华在重庆市场的规划、布局,以及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上的具体举措。最后,赵宝忠董事长还就水泥浙商在金融危机带来的震荡环境和日益严格的政策背景下如何主动求变、求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将全文转录于下,以飨读者。 审时度势谋布局 逆势而上促发展 ——集团董事长、总裁赵宝忠接受中国水泥网专访 中国水泥网:2009年,面对水泥市场和科华的长远规划,您在年初曾提出了“深入改革、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竞争力;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产能增超千万吨”的总体工作思路,并明确了09年的“三大目标”和“五大任务”,请问集团现在情况如何? 赵宝忠董事长:2009年1月13日和14日,我们集团先后召开了2008年工作总结大会和第四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在此次集团“两会”上,董事会和管理委员会认真总结了2008年的各项工作,深刻分析了集团目前的发展现状,并对2009年的经济、市场形势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充分的判断和科学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集团2009年的总体思路和年度目标、任务,即“三大目标”是“全集团2009年综合经济效益达到2.05亿元”,“全集团2009年生产和销售水泥(熟料)计划405万吨,达到产销平衡”,“全集团各在建项目如期竣工投产,力争2009年在重庆的总产能达到千万吨”;“五大任务”是进一步深化集团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完善集团管理、发展、监督三大职能;完善集团贸易公司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贸易公司监督与经营两大功能;坚定信心,化危为机,抓住机遇,积极完成集团技改建设任务;进一步完善财务核算制度,发挥集团审计、监督功能;开展科华文化的学习活动,全面提升科华干职员工的整体素质。应该说,“一思路”、“三目标”、“五任务”,实现了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 眼下,2009年已过大半,我们集团所在区域的水泥市场变幻印证了集团判断的准确性和目标、任务的可行性。大半年来,尽管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东部水泥市场持续低迷,重庆水泥市场产能出现过剩、竞争日益激烈,但集团上下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和迎接挑战的决心,在各类会议中不断强调对总体工作思路的贯彻和落实,并以践行总体工作思路为指导,以实现“三大目标”和完成“五大任务”为中心,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创新,不断加强集团及各公司的制度建设、体制调整和人员的合理化配备,完善财务核算制度,保障了集团的资金安全,从而形成了集团统一指挥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了集团的管理职能,做到了管理统一,资金统筹,采购集中,并以科学高效的管理来带动集团的生产、经营及建设等各项工作。 在集团董事会、管委会的领导以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集团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发展形势良好:截止8月份,集团生产的熟料和水泥分别达到了年度计划的70.38%和64.86%,销售水泥超过200万吨,综合经济效益近亿元,各项能耗同比分别均有5%—10%的降低,各新建项目都在加紧建设,并已有项目建成投产。同时,集团还先后被确定为中国水泥产能五十强、重庆市2009年度建材行业重点企业、重庆市为国建功立业功勋企业和重庆市百强企业(48位)等称号,集团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因此,我们很有信心,今年的年度计划和任务一定能够完成! 中国水泥网:今年科华集团子公司重庆科华相继投资建设了产能为150万吨的水泥项目及万州科华二期年产200万吨的水泥项目,请问目前这2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如何? 赵宝忠董事长:2009年,虽然金融危机给经济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但科华集团并没有放慢发展的脚步。在国家扩大内需、“保稳定、保增长”的强大政策鼓舞下以及重庆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下,科华集团抓住机遇、逆势而上,继续加快了新项目的投资和建设,应该说,2009年是我们科华集团“快建设、大发展”的一年。 其实,集团2009年的在建项目并不仅限于问题中所提到的,而是有:万州科华二期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项目、重庆科华二期年产150万吨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项目、石柱科华一期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项目和奉节科华首期建设的年产150万吨水泥粉磨项目。目前,各项目的具体情况是: 万州科华二期项目于2008年3月份正式施工,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艰苦奋战,已于2009年7月26日正式投产,并举行了隆重的竣工投产典礼。9月1日,该项目熟料生产线烧成系统顺利通过达标考核,日熟料产量平均大于5000吨。 重庆科华二期项目资金已经全部到位,目前进展顺利,土建工程已经基本完成,设备安装队也已于7月初进场安装,计划年底完成建设并进行设备调试,3月份正式竣工投产。 石柱科华一期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建设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项目资金已经全部落实到位,主机设备的招投标工作已经完成,主生产线的土建工程和石灰石隧道井巷工程先后于6月下旬和8月上旬全面开工建设,整个项目建设将于2010年3月底完成。 奉节科华项目首期建设的年产150万吨水泥粉磨站自集团调整了建设思路后取得了较快的实质性进展,该项目计划于今年年底建成投产,日产4600吨熟料生产线待项目手续完善后将于2010年开工建设。 中国水泥网:科华集团在重庆市场未来的发展规划、布局如何? 赵宝忠董事长:科华集团自2003年来到重庆投资以来,目前的投资规模已近30亿元,成为在渝投资规模最大的浙商企业之一。经过六年多的快速发展,集团无论从产能还是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都在重庆水泥行业占据了重要一席,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名牌企业。对于在重庆市场未来发展的规划和布局,我们的思路是加快各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力求各项目在2010年3月份全部建设投产,届时,集团在重庆地区的产能将达千万吨,并将重点是在重庆地区的长江以南区域展开战略布局。在完成项目布点后,各公司将努力把企业做强做优,打造集团在万州、綦江、石柱、奉节的这四个水泥生产基地,充分发挥自身的工艺、技术、管理和品牌优势,形成“科华”水泥在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区域龙头地位,并向四川、贵州、湖北等与重庆相邻区县的渗透,积极抢占市场,不断扩大“科华”水泥的销售区域和“科华”品牌的影响力。 中国水泥网:今年7月,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工业2009—2012年发展目标及重点》,规定“不再核准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加大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力度,2012年将全市水泥产能控制在7000万吨以内”,这将有力促进重庆市水泥行业的联合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的进程,而此前科华集团一直是以新建扩张为主,今后科华在并购重组方面是否也将有新的规划? 赵宝忠董事长:重庆水泥市场近年来可谓风起云涌、众“星”云集,特别是去年四川汶川地震之后,更是掀起了一轮入川入渝投资兴建水泥企业的热潮,大家纷纷想要分食川渝水泥市场的“一杯羹”。目前,已有海螺、拉法基、华新、冀东、红狮等众多大型水泥(建材)企业在重庆或周边布点,这样的过热投资造成了产能的过剩。 为了不步浙江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导致行业集体亏损、市场持续低迷的后尘,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在2008年12月15日转发了《关于促进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今年7月又出台了《重庆工业2009—2012年发展目标及重点》,明确表示,在“一小时经济圈”内,重庆主城九区不再核准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其他14个区县在今年12月31日前,也不再核准新型干法水泥。这是重庆市政府相关部门面对水泥产能过剩的局势,采取的迅速有效措施。其力度之大,措施之果断,行动之迅速,在全国并不多见。此举一出,相信重庆很难再有新的水泥投资项目落地,对于确保重庆水泥市场产能和需求的平衡,保障重庆水泥产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目前,我们科华的发展重心已经转移到重庆,集团总部也在重庆落户,重庆市场的发展情况对于集团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但是,“转变观念,练好内功,扎扎实实抓管理;调整思路,体制创新,稳扎稳打促发展”作为我们科华集团的发展理念,无论在任何发展阶段都是不会改变的,“稳健”也一直都是集团在发展过程中被反复提及和遵循的。因此,科华创业13年来,集团的扩张也一直是以新建为主,而不是重在收购兼并。这是因为,决定投资之前的考察、调研、论证,企业筹建时的艰辛和困难,这些更直观的体验能让所有科华人更切身地体会到发展的不易,能让大家更以主人翁的姿态来爱自己的企业。这样,在企业建成后,不管是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能对企业实施更为有效的管理,并将科华的精神、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注入企业,成为企业的灵魂,更有助于企业的发展。这些,也正是维系目前我们科华集团下属众多公司的坚强纽带。 当然,重庆加大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势必会关停一些技术旧、规模小、能力弱的小水泥企业,腾出行业和市场空间,从而引发行业联合重组的热潮,提高行业集中度,对重庆水泥行业进行新一轮的“洗牌”,这也是我们科华壮大的良好机遇。在稳健的前提下,只要市场、资金、技术等条件成熟,并购重组也是不排除的。不过,具体的规划还将通过集团管委会的考察论证和研究讨论后才会做出。 中国水泥网:科华集团一直以来秉持“融科技精华、创一流产品”的经营方针,注重产品质量,在当前水泥行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请问科华集团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上有哪些新的举措? 赵宝忠董事长:科华集团自成立那天起,就视产品的质量为生命,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融科技精华、创一流产品”不仅是我们的经营方针,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多年来,我们科华人一直以这句话作为生产的行动指针,紧抓产品质量不放松,而浙江省、江西省、重庆市名牌产品的荣誉称号和近乎百分之百的顾客满意率也正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肯定。 “疾风知劲草”,在眼下水泥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我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只会更加严格,而不是放松。集团各公司在对产品质量的管理上,实行了“全过程控制、多环节监管”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采购、配方调整到煅烧磨制,都采取了专门部门负责,人员各司其职,严格明确职权和奖惩,各环节之间相互监督等措施,确保了产品质量的优质和稳定。 在原材料采购方面,集团于2008年专门成立了贸易公司,负责对各生产公司原燃材料的统一采购。一年多来,贸易公司根据各公司申报采购的原材料、大宗五金配件等进行了及时采购供应,并做到了货比三家、择优采购、保质保量,不仅保证了采购原材料的优质,还降低了采购成本。在原材料入厂的检验上,各公司独创性地专门成立了原材料管理部,专职对原材料的检验,并定期召开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质量例会,分析进厂原材料的质量问题,从“源头”上为“科华”水泥的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产品的配方确定和煅烧磨制过程中,各生产车间和化验室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又互提意见、互相协调,中控室和化验室的工作人员都对生产过程进行24小时的监控,中控室人员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和生产出产品的质量对配方提出调整建议,而化验室人员根据24小时定时取样的化验结果对生产过程中的进出料、温度、压力等提出控制意见。同时,各公司还不断加强技术革新,邀请科研院所的专家到厂对生产工艺进行研讨和指导,并对喷煤管、研磨体、助磨剂等设备和材料进行研究改进,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另外,我集团在普通水泥的企业标准上高于国家标准,这也使得我们要以更加严格的要求来组织我们的生产和确保产品的质量。 在服务方面,集团遵循的是“努力满足客户要求,部门之间相互协作,专人负责定期走访,及时反馈及时解决”的方针,成为了在重庆水泥市场上售后服务广受客户好评的企业之一。由于“科华”水泥的优良品质和良好声誉,各公司的产品常常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拉货卡车排成长队的景象不时在各公司“上演”。为此,集团要求各公司认识到,“为客户及时地提供保质保量的水泥,努力满足客户生产建设的需要,就是对其最大的服务”。各公司供应、生产和销售等部门相互联动、相互协作,经常加班加点进行生产,满足客户的购买需求。产品售出后,销售部门按区域指定专人负责,对客户进行不定期的走访,了解产品的质量以及使用情况,并将收集的信息及时地向生产或化验部门反馈,借此改进自己的工作,真正让客户对我们的“科华”水泥买得安心,用得放心。 中国水泥网:2006年,您在“浙商大会”上获得“省外浙商创新奖”,当时水泥界仅您一人获此殊荣。中国水泥网9月27日举行第三届“水泥浙商大会”,能否请您谈谈对水泥浙商在金融危机带来的震荡环境和日益严格的政策背景下如何主动求变、求发展的看法。 赵宝忠董事长:个人的荣誉来自于企业的发展成绩,而科华的发展经历,希望能给水泥浙商们提供一点经验参考。 目前,随着《水泥行业准入条件》的出台和“十二五规划”的酝酿制订,针对水泥行业的相关政策日益严格。我认为,严格的政策带来的不是约束,而是规范,规范行业秩序,规范竞争规则,把良莠不齐的水泥企业水平规范成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因此,要想在这个日益规范的行业内站稳脚跟,谋求发展,首先就必须摸清家底,正视自身的实力,无论是上马新的生产线还是开辟新的市场,都要稳健慎重,因为迎接你的都将是实力强劲的对手。其次,行业的规范要求企业的规范,规划化管理、规范化生产、规范化经营,从而共同造就出一个规范的市场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规范的环境中立于不败。 金融危机带来的,不止有“危”,还有“机”。面对危机,首先当然是要有战胜危机的信心,惊慌失措或是麻木不仁都不利于企业渡过难关。其次,要利用危机,夯实内功,凝聚人心,提升管理,让企业在繁荣时期被掩盖的不足得以暴露,加以改进,并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进行危机教育,凝聚人心,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只有自身这艘船从内部结构上够坚固,才能抵御风浪的冲击。第三,就是要充分抓住危机中的“机会”,转变企业发展模式,以明天的视角统筹长远的发展。利用在危机中淘汰弱小企业的时机,积极抢占市场,同时利用国家及行业在危机中的有关鼓励政策,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提高企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做长产业链,走集团化、产业化道路,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为危机之后的更为长远持续的发展打下基础。
|